1. 全方位支持科技创新基地建设
细则明确了对新认定的国家及市级重点实验室、工程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基地给予资金配套支持,同时对区级技术创新中心提供补助,鼓励各级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与发展,为科研活动提供坚实支撑。
2. 引进高端研发平台,强化科研力量
对于国内外知名高校、科研机构在万州设立科研分支机构或新型高端研发机构,采取“一事一议”方式给予资金支持,旨在吸引高端科研资源,提升区域科研实力。
3. 培育科技型企业,壮大创新主体
细则对首次认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、重庆市科技型企业及高成长性企业给予不同额度的资金补助,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,提升自主创新能力,促进科技型企业快速成长。
4. 支持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
通过安排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,支持实施区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,并对在万高校、科研机构的科技成果在万州实施转移转化给予补助,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。
5. 强化人才引进与培养
细则对全职引进的“平湖英才”提供安家补助、租房补助、岗位津贴及健康体检等全方位支持,同时鼓励企事业单位与高校、科研院所联合培养科技人才,为区域创新发展提供人才保障。
随着《万州区支持科技创新若干财政金融政策实施细则》的深入实施,预计将在以下几个方面产生显著效果:
1. 促进科技创新资源集聚
通过财政金融政策的引导和支持,将吸引更多高端科研机构和优秀人才落户万州,形成科技创新资源集聚效应,为区域科技创新提供强大动力。
2.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
通过支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和市场化服务机构的发展,将有效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应用,推动区域经济结构优化升级。
3. 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
对科技型企业的扶持将激发企业创新活力,提升企业自主研发能力,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型企业。
4. 增强区域综合竞争力
随着科技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和科技成果的不断涌现,万州区的综合竞争力将得到显著增强,为区域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。
以下是各项政策的具体奖励措施详解:
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基地配套支持
对新认定的国家重点实验室、工程研究中心等,按照市级支持资金1:0.5的比例给予区级配套支持。
市级科技创新基地补助
对新认定的市级重点实验室等,一次性补助50万元。
区级技术创新中心补助
支持建设区级技术创新中心,每个基地给予最高20万元的补助。
国家实验室及重大项目“一事一议”支持
对国家布局及批准建设的国家实验室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等,采取“一事一议”方式给予资金支持。
市级新型研发机构配套支持
对新认定的市级新型研发机构,按照市级支持资金1:0.5的比例给予区级配套支持。
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补助
规模以上企业首次认定,补助50万元;规模以下企业首次认定,补助30万元;重新认定,补助10万元。
规模以下企业升规补助
规模以下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升规后,一次性补助20万元。
新迁入高新技术企业补助
整体新迁入且在万州注册纳税的高新技术企业,按首次认定标准补助。
重庆市科技型企业补助
首次认定的重庆市科技型企业,补助1万元。
重庆市高成长性企业补助
首次认定且未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重庆市高成长性企业,补助10万元。
高成长性企业升级补助
重庆市高成长性企业成功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,按差额部分补助。
规划建设项目“一事一议”支持
对规划建设的环大学创新生态圈,采取“一事一议”方式支持。
运营经费补助
对在生态圈内开展科技活动的单位,根据运营绩效评价结果给予补助。
科技企业孵化器补助
国家级、市级、区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分别补助100万元、50万元、20万元。
优秀孵化器奖励
国家级、市级、区级优秀孵化器分别奖励20万元、10万元、5万元。
众创空间(星创天地)补助
国家级、市级、区级众创空间分别补助50万元、20万元、10万元。
优秀众创空间奖励
国家级、市级、区级优秀众创空间分别奖励10万元、5万元、3万元。
高端孵化载体“一事一议”支持
对建设高端大型科技孵化载体,采取“一事一议”方式支持。
创新联合体运行经费补助
对新认定的区级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,连续三年每年补助10万元。
重大科技创新项目支持
每个项目给予最高200万元资金支持,特别重大项目“一事一议”支持。
国家、市级项目研发团队奖励
牵头完成并通过验收的项目,按国家、市级实际拨付经费的3%奖励,国家级最高50万元,市级最高30万元。
区级科技计划项目支持
按万州区科研项目和资金相关管理办法给予资金支持。
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
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至100%。
研发准备金制度补助
按研发投入存量的3%和增量的10%比例给予补助。
重点软件企业配套支持
进入国家或市级鼓励清单或在关键领域取得突破的单位,按市级奖补资金1:0.5比例配套支持。
软件产品出口补助
出口自主知识产权软件产品的单位,按地方经济贡献的10%补助,最高50万元。
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配套支持
按市级奖补资金1:0.5比例给予配套支持。
工业互联网平台配套支持
按市级奖补资金1:0.5比例给予配套支持。
农业新技术、新品种推广支持
按推广成果与规模大小,“一事一议”方式给予资金支持。
科技特派员工作经费补助
按每人每年3000元补助。
农业科技专家大院配套支持
市级考核优秀、合格的,按市级支持资金1:0.5比例配套支持;区级考核合格的补助5万元。
高新技术产品奖励
新认定的市级高新技术产品,奖励企业1万元/件。
科学技术奖配套支持
获国家或重庆市科学技术奖的单位,按市级奖补资金1:0.5比例配套支持。
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支持
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区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。
高校及科研机构成果转化补助
在万州实施转移转化的高校及科研机构科技成果,按经济社会效益大小补助,最高50万元。
技术转移机构奖励
国家级、市级、区级技术转移机构分别奖励20万元、5万元、10万元。
技术交易补助
按技术合同实际交易额的5%补助,最高20万元。
协同创新载体支持
按“支持科技创新基地建设”政策措施支持。
协同科研项目支持
按万州区科研项目和资金相关管理办法给予支持。
重大协同事项“一事一议”支持
对联合开展的重大事项采取“一事一议”方式支持。
联合科研攻关支持
按万州区科研项目和资金相关管理办法给予支持。
共建研发平台支持
按“支持科技创新基地建设”政策措施支持。
市级科普基地补助
新认定的市级科普基地补助20万元。
优秀区级科普基地奖励
绩效考核优秀的区级科普基地奖励5万元。
国家级、市级活动配套奖励
获国家级、市级科技创新活动奖项的单位和个人,按市级奖励资金1:0.5比例配套奖励。
区级活动奖励
获区级科技创新活动奖项的单位和个人,按相关规定给予奖励。
区级团队经费支持
认定的区级创新创业示范团队,每年补助10万元,周期三年。
国家级、市级团队配套支持
按市级支持资金1:1比例给予配套支持。
全职引进人才安家补助
第二类至五类人才分别补助40万元、20万元、10万元、5万元,分三年发放。
租房补助
第二类至五类人才分别补助4万元、3万元、2.5万元、2万元/年,发放两年。
岗位津贴
第二类至五类人才分别补助5000元/月、3000元/月、2000元/月、1000元/月。
健康体检补助
全职引进人才每年补助2000元。
人才公寓申请
符合条件的人才可申请入住人才公寓,租金不高于市场价30%。
各类人才及项目支持
按相关规定执行,包括博士联盟、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工作室等。
驰名商标及地理标志配套奖励
按市级奖励资金1:0.5比例配套奖励。
国内发明专利资助
企业获国内发明专利授权资助0.5万元/件,其他个人或单位资助0.3万元/件,总额不超过100万元/年。
国际商标注册资助
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资助1万元/件,单一国家注册资助0.5万元/件,总额不超过2万元/年。
海外发明专利资助
美、日、韩、欧洲等国发明专利资助4万元/件,其他国家资助1万元/件。
中国商标及专利金奖奖励
获中国商标金奖、专利金奖等分别奖励10万元,银奖5万元,优秀奖3万元。
有效发明专利权变更资助
企业变更或购买有效发明专利权,并承诺在万州区五年以上,每件资助0.5万元。
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奖励
重庆市、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分别奖励3万元、10万元,示范企业奖励20万元。
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认证奖励
首次通过《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》认证的,奖励5万元。
高价值专利及风险预测预警项目奖励
分别奖励25万元、5万元、5万元。
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贴息
按同期LPR的50%贴息,单个企业每年不超过5万元,总额不超过50万元/年。
知识产权运营中心资助
建设经费按市级资助资金1:0.5比例配套,运营补贴每年最高200万元。
科技成果产业化贷款贴息
按贷款利息总额的50%贴息,同一项目资助不超过两年。
上市企业及挂牌企业奖励
按万州区人民政府相关规定给予奖励。
《万州区支持科技创新若干财政金融政策实施细则》的发布实施,标志着万州区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上迈出了坚实步伐。未来,随着政策的深入落实和不断完善,万州区必将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,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。